忘川

于无声处听惊雷。

在期待中失望,去平行世界流浪 ——《哪吒:魔童降世》影评


1

    你要问我,哪吒是谁?

    我不得不告诉你,哪吒还是那个大闹东海的哪吒,还是那个削肉报母,剔骨谢父的哪吒,他并不拥有拿命疼爱他的父母,也没有拿命陪伴他的敖丙。他不但没有救世,甚至坏得天翻地覆,坏得一往无前。他的世界里没有别人,他反抗父权,反抗封建王权,他身上脚下燃烧起的熊熊烈火,名字叫做“叛逆”。

    哪怕最后他成了无心无情的莲藕娃娃,如何腾挪也翻不出这片天,他的人格魅力却不会因为这个所谓的bad ending而有丝毫的减退。

     从亘古的神话开始,他的悲剧性形象始终被人们所铭记,他因为他的叛逆封神,因为他的叛逆被喜欢。这些并不是这部电影可以改变的。

    也许理性地去看待,这样的一部电影让哪吒原本的人设伤筋动骨,甚至面目全非。他不再有捅破天地的叛逆,他落入了一个“大家都爱看”的俗套——被救赎,被感化,被理解,被强行happy ending。

    那我为什么还要写这个影评?

    因为我一点也不反对这样改编。

    毫不夸张的说,我是个俗人,平凡甚至平庸的人,也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人。

    理想化的结果是,我总是相信人性的善多于恶,我总是期待一个圆满的结局。其实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:人们热爱美好,人们期待圆满。

    因为现实的残酷,所以才会被屏幕后面的情义所感动,才会爱看完满的结局。

2

    电影由哪吒和敖丙的出生开始——本该拥有灵珠的哪吒成了魔童,而海底炼狱里的龙王之子敖丙成了灵珠转世。

    不可逆的悲剧命运,从这里展开。

    接下来的故事分了两条线:哪吒和父母的亲情线、和敖丙的友情线,辅以申公豹和太乙真人、敖丙和龙族这两条。

    我想先从哪吒本身开始讲起。

    无疑像李靖说的一样,哪吒是受害者。但从另一方面说,他既是无罪的,又是有罪的。

    魔丸,就是他的原罪。

    像人们躲避蛇蝎,憎恶猛兽一样,有的人只是按照他本身的节奏生活,就会被群体所排斥和驱除。

    陈塘关上的百姓对哪吒的态度,无疑是让人愤慨的。但我问了问我自己:如果我在那些人里面,我会不会像现在一样愤慨,会不会替小哪吒委屈?我真的会吗?

    我不会,我会沉默,会跟所有人一起夸张的躲避逃窜,甚至会谩骂侮辱,会手持武器去暴力殴打。

    所以说,“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”这句话,适合任何场合。

    罗勒在《乌合之众:大众心理研究》里写道:“人群的智商为零。”实际上,屏幕内外,都是乌合之众。

    哪吒身在漩涡的中心,从最开始的自暴自弃、到想要证明、到打跑海夜叉后被误解的失望、以为自己是灵珠的期待、被申公豹告知真相后的绝望,反反复复地经历“期待—失望”的循环,最后达到故事的高潮——拯救陈塘关,迎天雷而上,魂魄得以存活,善意终被理解。

    没错,是善意。一路上那么多的曲折,哪吒看上去玩世不恭、浑浑噩噩,却始终是一个心怀善意的孩子。他没有杀过一个人,甚至不愿意伤害任何人。

    说他亦正亦邪吗——正是什么?邪是什么?

    陈塘关里那几个总想着把哪吒除掉的的小男孩,他们难道不是秉持着他们的正义吗?敖丙的父亲龙王,希望通过敖丙来拯救不见天日的龙族,他难道不是坚持着他的正义吗?所以哪吒看上去的那种冥顽不灵的“大恶”,与一点点细碎的微小恶意组成的巨浪相比,根本算不得什么邪恶。

    并不是说坏人做了一件好事,就立地成佛。好坏并不绝对,非黑也并不即白。救赎陈塘关的是哪吒,救赎哪吒的是他顽劣外表下面那颗永不放弃的赤子之心,是对认可和证明的渴望,是来自父母的爱,是与敖丙之间情感的正反撕扯。

3

    这就说到了他的父母。

    先把光明伟正的李靖放在一边,我更在意的是哪吒的母亲。在这部动漫里,她不再以一个封建社会里女子的典型形象出现,而是用英姿飒爽的一个女将形象示人。不得不说,我觉得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。

    女性角色在中国的片子里,尤其是事关传统和历史的片子,总是容易被剧情绑架,成为男性的附庸品,却很少拥有自己独立的、坚强的人格和主张。

    殷夫人虽然依然会在李靖怀里哭泣,对孩子依然有一些近乎不讲道理的疼爱和维护,但她已经摆脱了很多层的枷锁,成为一个独立而强大的女性角色,心里有大义也有柔情,不冷血无情却也一点不矫揉造作。

    是她拼了命把控制不好自己力量还在伤人的小哪吒抱在怀里,她说,“别怕,娘在”;是她跟哪吒踢毽子,被一次次踢飞,却只说“你看哪吒玩得多开心”。我不得不说,我为这样的母爱而感动和流泪。

    相比女性,李靖的爱,像典型的父亲——宽厚沉默,自己扛下了太多。他不表现,不言语,不埋怨,不松懈,却早在心里把自己的性命都交了出去。他把“平安符”挂上哪吒的腰的时候,只是告诉哪吒:“爹送你一个平安符,保你平安的”。他始终在用行动证明:男人的责任,哪怕豁出性命也会担起来。

    他就是这么一直沉默着,沉默着。

    是父母的爱,给了哪吒一次又一次重新开始期待的机会。

4

    哪吒与敖丙的感情,可以说是这部电影结束之后大多数人最大的看点。

    可以说这是兄弟情,是友情,甚者说这是爱情,我觉得这都没有关系。

    因为有的感情,是不分种类的。

    哪吒与敖丙戏剧性的偶然相遇,像蝴蝶扇了一下翅膀,引起了之后剧情的轩然大波。敖丙救下四人的善意成了埋葬陈塘关的理由,而申公豹的目的最终没有达到。

    两个本该你死我活的敌手,就这样成了同生共死的搭档。

    两个孤独的灵魂靠在一起,谁也说不清楚是谁救赎了谁。

    束缚哪吒的是魔童的身份,束缚敖丙的却是龙太子的身份。在哪吒撞碎那块压顶的冰层的时候,他告诉敖丙,“我命由我,不由天。”他在宣告自己的反抗的同时,也把敖丙给拉上了,他始终在鼓励,他在吸引敖丙,他在说——

   
    让我们反抗命运吧,无论结局如何。

    纵使命数,是那么虚幻又仿佛真实存在的东西。

    敖丙问哪吒:“你为什么不刺?”

    他的心底,也许更希望死在哪吒手下。这样就可以不用承担对龙族的歉疚,不用面对朋友和责任的抉择。

    在两个身份交错的时候,敖丙的内心一定很痛苦。

    但一切的纠结,被哪咤一句“若命运不公,就和它斗到底”给抽得粉碎,让他义无反顾的冲进无边天罚,与他唯一的朋友一起去赴这场有去无回的约。

    哪吒笑着,敖丙也笑着,他们的手牵起来的时候,我们能看到漫天星辰在爆裂,看到万古仙穹在流转。

    他们,是多么赤诚的少年人啊。

5

    申公豹说:“人心中的成见,是一座大山。”

    哪吒、敖丙、申公豹自己,谁不是背着成见的大山在生活呢?

    人、仙、妖、魔,谁该抱有成见,谁又该被欺凌呢?

    《魔童降世》里的哪吒,有这样的一个结局,也许它是好的,我却也可以把它认为是一个悲剧。

    正如片尾曲所说的

“如何才体会成长

不过将自由亲手埋葬。

为何在爱里倔强

只有牺牲自己最初模样。”

    哪吒得到的是理解,牺牲的是什么,谁又能得知呢?

    整体而言,这对我来说是意义很大的一部电影。也许它的改编和剧情存在一定争议,但从配乐到制作到传达给我的诸多精神,我都非常喜欢。

    还有太多的话没有说。这部电影或许算不得是成功的改编,甚至可以说只是个同人的故事。那么就让我把这里,当作一个平行世界——在这里,哪吒这个英雄,可以暂且做个孩子。


    在期待中失望,在孤独中疗伤。

 

    

评论(11)

热度(112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